礼拜恢复运动发展的后期,一方面自然会暴露出新问题,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新兴礼拜的诞生与发展。而这种处在礼拜恢复运动延长线上、拥有创造性设计的礼拜也被称之为“新兴礼拜”。
日前,一位来自神学院专门从事崇拜学研究的刘教授通过讲座的方式,为大家剖析了基督信仰的“崇拜学”。
以下内容为其中第八部分:新兴礼拜的发展与演进。
一、“婴儿潮一代”重新回归教会的背景
所谓“婴儿潮”是由“Baby boom”翻译而来,特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“4664”现象:从1946年至1964年,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600万人,这个人群被通称为“婴儿潮一代”。
刘教授说:“‘婴儿潮一代’小时候常常不得不跟着父母去教会。等他们读大学时,世界经历了巨变,既有战争的残酷,又有摇滚乐的流行。加上他们比较小的年龄就看到了教会中一些负面的事件,于是,他们成年后就决定不再去教会了。但人都有宗教性。随着年纪渐长,他们又开始渴望与上帝建立关系、回顾过去,并慢慢回归教会。”
二、出现“慕道友的聚会”
“如果我们要为这群人设计礼拜,该注意什么呢?”刘教授抛出问题后继续分享说,“当时已经有牧师注意到这群不容忽视的群体,开始了一些礼拜的改革尝试,希望能够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礼拜。”
“考虑到婴儿潮的中年人曾对教会的印象很负面,所以服事者们便在聚会中去掉了许多旧的教会元素。比如抬走了讲台,把老式的固定长椅换成单个的新款座椅,牧师换下长袍、穿上休闲装,改唱流行乐风格的诗歌;另外,他们的聚会也不再只是牧师一个人站在台上严肃地讲个不停,而是增加会众参与度。例如有了互动问答、鼓励会众写下或讲出自己的想法等等;讲道内容也不再反反复复提怎样传福音,而是更贴近生活,并且不去刻意强调金钱奉献。于是,很多人涌入教会。”
刘教授也指出:“我们常说,礼拜要以上帝为中心。这样以人为中心而改造、设计的礼拜自然引发了许多质疑。因为有人说这不算是礼拜,只是传福音的聚会,并把这种类型的礼拜称为‘慕道友的聚会’。”
“然而这样的聚会却不断发展,使得教会快速成长,慢慢还形成了超大型教会。”刘教授举例说:“像美国柳溪教会、马鞍峰教会;韩国大地教会等。这些教会设计成这样,并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到的,他们都是经过很多调研后,一点点改变的。”
刘教授提到韩国有一种“敞开的礼拜”,它与“慕道友的聚会”有相似之处,却也存在很大差异。这种礼拜是在20世纪80年代时期慢慢兴起,1987年后韩国实行民主化改革后,社会环境改变,“敞开的礼拜”得以更快发展。大地教会使用的就是“敞开的礼拜”。
三、婴儿潮一代的孩子长大后,礼拜再遇挑战
刘教授分享到:“‘婴儿潮一代’人的孩子慢慢长大,可是他们从小没就去过教会。因为以美国而言,如果父母不开车带上孩子们,孩子们自然是去不了教会的。但已为人父母的‘婴儿潮一代’重回教会后,他们的孩子也跟着来到教会。为他们设计的去形式化的礼拜对新一代不再适用,因为年轻人很难融入父母参加的礼拜氛围中,有些年轻人表示不想去参加礼拜了。教会领袖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。”
刘教授再次发问:“为什么中年人聚会的人数增加了,青年人却减少?如果面对这种情况,该怎么办呢?”
“这成了很多教会面临的问题。做青年人事工的牧者聚集在一起讨论的结果是:‘婴儿潮’出生的父母经历过教会负面的事,所以多数人在礼拜中只会选择被动地坐着观看,稍微给点回应就好了;但没有礼拜经历的青年人却保持着好奇、愿意学习的心,很想积极参与。他们大多不想只是干坐着,他们更想了解、认识和参与礼拜。”
四、新兴礼拜的出现,让年轻人参与和体验礼拜
“面对新挑战,教会领袖们从初代教会礼拜中重新得到灵感。他们开始改造青年人礼拜的环境,比如取走了教会中华丽的灯泡,使用了蜡烛、十字架、香、圣像等图像和符号;选择更简单的唱诗方式。虽然在聚会中有带领牧师,但会邀请更多人参与,甚至让他们带领礼拜。结果,年轻人愿意来了,人数也增多了。”刘教授分享到。
“我们看到‘慕道友聚会’就像一场被设计好的舞台表演,仅供观众观赏,会众是临时观众;但新兴的礼拜让年轻人参与和体验礼拜。新兴礼拜中还需要科技与专业知识的支持。例如他们有时需要对旧的诗歌进行重新编曲,或者探讨、分享圣像等艺术领域的内容。另外,新兴礼拜更愿意像初代教会的礼拜那样更加朴素。”
她继续讲到:“为何要用这种新兴礼拜?因为时代和形势变得不同,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。他们开始尝试了,但并不知道如何称呼这种礼拜。有人说‘去森林看树,想知道哪些长得健康,就要看树上是否有新兴的芽‘。于是有了‘新兴’的说法,他们也相当满足于得到‘新兴’这个名字。”
刘教授还谈到“新兴礼拜”的特点,她说:“因为每个新时代都有自己新的特征。新兴礼拜就像成熟的优质葡萄酒一样,散发着复古、历史和原创三大特征。既追求初代教会原始而高贵的过去,又抛开刻板毫无生气的形式,不是简单的搬运,而是自由开放地引入传统礼仪与歌曲,通过赋予新意义把古老的传统应用在新兴礼拜当中,显出了有价值的成熟之美。”
最后,刘教授提出:“新兴礼拜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教会论的转变而引起的,教会论从传统的教会论变为宣教型的教会论。教会不再只被视为建筑,‘我们’就是教会,我们的生活就是敬拜。宣教型教会并不是所谓去外国宣教的教会,而是在我们生活的场合中活出基督的样式、散发出影响力、适合我们社区、社群的一种教会。”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